雙減政策實施后,家長們以為孩子不再承受學業壓力所帶來的負擔,家長們自身也能輕松些,不再出現教育焦慮。
而現實卻是,不少家長反映,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更加嚴重,不僅擔心補習課的消失會影響學生成績,還擔心其舉報教師的補課的行為會讓教師記仇,給自家孩子穿小鞋。
不少家長都將孩子成績提升的期望寄托在補課形式上,新政策落實后,學科類補習班受到重創,學生們也不再奔波于各大機構中,有了更多的休閑時間。
一些地區為讓育政策獲得持續的關注和重視,推出了舉報補習班有的活動,不少家長紛紛響應號召。
部分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來機械教學,學生似乎已然成為學習機器。還有一些教師出于基本工資低難以養活家庭的理由,選擇在校外開展有償補課,一些家長對此情況也是敢怒不敢言。
而在新政策落實后,不少家長選擇站出來舉報教師補課,家長的焦慮不安情緒卻未完全消散,仍陷入教育內卷中不可自拔。
而反觀教師被舉報后的情況,一些教師內心也是忿忿不平,想著付出精力為學生補課卻還被家長舉報,這是什么道理?一些教師或許會將情緒帶到課堂之上,而讓學生也受到一些負面影響。
而學生也將在負面影響下出現成績下滑,家長的教育焦慮也將“”??梢?,家長們舉報教師補課的副作用有所凸顯,不少網友直言:教育圈或已陷入“惡性循環”。
補習班的“銷聲匿跡”讓不少家長發現,自己孩子成績的提升只能依靠在校教師的教學來實現,而一些教師只是完成自己的本職教學任務,并沒有太多的精力放在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身上。
一些教師在嚴厲打擊下也不敢進行校外有償補課,家長們只能“另尋出路”,不少家長已經在為當初自己舉報教師補課的行為而后悔。
不少網友認為,家長的對象是教師,萬一教師知道以后很有可能會對自家孩子有一些不好的行為,而且家長的行為極易影響到下一代,對于孩子發展的負面影響也不知有多大。
也有不少網友認為,以前沒有盛行補課的年代,孩子們玩得開心,家長們也不用為學生成績而擔憂,補課形式的出現歸根打底還是家長的焦慮癥所導致。
再說,教師的本職工作就是完成本校教學任務,而不是在校外開補習班,如果教師們對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對等的現狀不滿意,可以辭職,我們覺得家長們舉報教師的行為能夠更好促進教育事業的進步。
教師應以教書育人為,在課堂上盡可能將知識傳授給學生,積極解決師生、教師和家長之間出現的問題。
家長們在注重學生成績的同時,更不能忘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,學生只有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才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學習之上,這就需要家長切勿本末倒置,損害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。
網友認為在教育內卷下,教育圈已陷入“惡性循環”,但其實質卻是由家長教育焦慮所造成,當然也不能排除教師有償補課的原因。
家長和教師應堅守教育的本質,切勿因小失大,而造成學生身心受到負面影響,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教學下學習能在成績上有更好的反饋。